|
BIM项目案例】中天钱塘银座机电系统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一 工程概况 项目地点:杭州市钱江新城景芳单元三堡区块 项目类型:办公 建筑面积:8.5万平方米 建筑内容:本项目已获得绿色设计三星标识,建筑地上14层,地下3层,建筑高度59.92米。主要功能为办公楼,底层有部分商业。 二 实施成果 1、中天控股商业基建事业部、中天设计院和中天安装共同组建BIM团队,BIM成为设计、施工、运维和决策的信息共享平台,为BIM应用的落地奠定了基础。 2、中天设计院通过BIM的管综和设计优化,提高了机电系统的品质,物业使用价值,基本避免了机电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的返工,经济效益显著。 3、中天安装在设计院BIM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要求进一步细化BIM,调整施工管理体系,严格根据BIM施工,基本实现了机电系统的工厂化制作、装配式施工,在保证系统高品质的基础上,加快了施工速度,提高工效,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 4、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十八位编码系统,对主要设备和配件进行设计、施工和运维要求的录入,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,并初步实现BIM与运维平台对接,实现BIM平台上的资产管理,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 5、已初步实现施工管理体系的调整,为机电安装的在BIM推动下的转型升级做好了相应准备。 三 BIM现行管理模式的融合 传统机电设计与BIM的融合: 传统机电安装与BIM的融合: BIM与智能化运维平台的融合: 四 BIM在设计阶段的服务内容 三维审图: 以三维的方式完整展现各机电系统,可以审核设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,解决联系单的碎片化问题:变压器从六台调整到四台;一至四层结构调整对机电系统的影响;解决雨水立管系统的并管问题;解决地下室人防区排水管与结构下挂问题。 机电管综优化设计: BIM不仅仅用来解决系统碰撞问题,而是优化系统排布的;负一层东面汽车坡道水管和风管的调整;负一层西面排水管和空调水管的综合排布;负二层东北角排烟风管的调整;空调机房母线从负一层调整到负二层;A塔空调水管和风管位置的调整。 通过BIM的综合排布,可以整合机电系统,提高机电系统的标高,提升物业使用价值。 负一层原设计排水和油烟风管在汽车通道处高度只有不到2.4米,通过BIM排布并与设计师沟通后对水管和油烟管的预留位置进行调整,做到行车道上2米6以上,并满足视觉美观效果。 负一层西面原设计将大量的雨污水管道扭曲排布出户的位置、可能造成排水不畅,为避免此类隐患,我们利用BIM将排水管线合理排布,减少弯头,使其出户方式更直接、更合理。 负二层消防水泵房出水管区域的水管排布比较密集,通过BIM整合优化将部分水管提前到别处分流,将有限空间中的管道合理排布,达到合规、美观的效果。 负二层由于层高较低,故而在很多机电管道交叉处需要通过BIM使管线合理的穿插,借助梁窝的空间给行车道和停车位创造优良的高度。 在地下三层合理设计综合管架,合理利用空间,节省支架材料,优化视觉效果,提高机电系统品质。 为满足B塔过道2米7的标高要求,我们对机电各系统进行了综合排布,充分利用梁窝空间。 五 BIM在施工阶段的服务内容 基于BIM的机电系统装配式施工、精细化管理流程: 根据BIM 的精细化管理要求,中天安装中天钱塘银座项目部重设计了施工作业流程,初步形成了基于BIM 的机电系统装配式施工,集、流、插管理的模式,实现了BIM 在施工班组的落地,大幅提高了机电系统品质和施工效率。 可视化交底: 对于机电系统的复杂区域,利用BIM 的三维显示,可以直观地展现系统空间布局,进行可视化交底。机电系统管线综合后,详细标注支吊架型号与位置,对作业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,指导施工。 BIM 在施工班组的应用: 将经过设计师、专业施工员、施工班长均审核认可的机电模型轻量化处理后,倒入施工班长的平板电脑,结合BIM 转化的CAD 图,指导现场施工,基本实现了BIM 的落地。 基于BIM 的装配式施工:组合式成品支吊架及企业工法 基于BIM 的装配式施工: 对-2F 各专业机电管线建模,进行标高优化,充分考虑本层高度、管线尺寸、支吊架空间、净空要求等因素,对机电管道标高进行深化改进。进行碰撞检查,根据碰撞报告结果对管线进行调整、避让,根据碰撞结果,调整碰撞位置75 处(-2F)。 空调风管工厂化加工和拼装: 电气桥架工厂化加工和拼装: 机电系统集、流、插施工(以B 塔十三层为例): 基于BIM 的十八位管理二维码: 根据机电系统的特点创建了十八位编码管理系统,类似于给机电系统、设备及主要部件赋于“身份证号”。 基于BIM 的物料跟单和施工进度可视化管理: 可以对设备和工厂化加工的部件进行编码及跟踪管理,录入全生命周期信息,并根据动态的录入信息,实现进度的可视化管理。 六 BIM 创新与展望 1、设计服务创新: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共同组建BIM组,实现了BIM的可视化设计(信息共享)打通了设计与施工的桥梁,解决了BIM对设计意图落实,设计规范、施工规范把关,以及现场施工落实的问题,解决了BIM应用过程中模型与实际不一致问题。 2、施工协同管理的创新:根据BIM的管理要求重新设计和优化了项目管理体系和流程,《基于BIM的机电系统装配式施工、精细化管理》,并设计了任务单式管理方案。 3、BIM实施在班组的落实:班组手持平板电脑,利用轻量化模型和二维平面图,指导工人放样施工,实现了模型和实物的一致性。 4、施工工艺的创新:编写了《基于BIM的组合式成品支吊架制作安装工法》和《基于BIM的精装修阶段机电系统集、流、插施工工法》。 5、实现了BIM与智能化运维平台的对接:通过与第三方联合开发,可实现BIM与智能化运行平台的对接,可在智能化运行平台上实现机电系统设计、施工、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 6、创建了一套十八位编码体系:根据单位工程、分部及子分部工程和设计代码,创建了一套十八位编码体系,为每个系统及设备建立一个“身份证号”,并依据该身份证完整记录设计、施工、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,为创建筑业大数据作准备。 |